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,象征着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。那么,春分是什么意思呢?什么是春分?让我们来看看。
春分是什么意思
春分,古代又称“正午”和“昼夜分点”,是每年3月20日或21日,太阳到达黄经0°时的节气。根据《月令七十二候期集释》:“二月中旬,分一半,也就是九十天的一半,故称分。”此外,“春秋露?”《阴阳内外部》说:“春分时,阴阳半同,故昼夜皆寒夏平。”因此,春分的意义,一是指昼夜平分,各12小时;第二,在古代,春天是从立春到立夏。春分平分在春天的三个月里。
春分是什么意思?春分是什么节气啊
什么是春分
春分属于春天的节气,在24个节气中排名第四,位于每年公历3月20日前后。在中国古代,春、夏、秋、冬的开始被用来表示四季的开始。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在每个季节的中间。在春分,太阳直接照射在赤道,环绕地球的昼夜时间相等,所以古代春分和秋分是也被称为“日夜equinox”,有一个民间谚语“春分和秋分,日夜equinox”。
春分是什么意思?春分是什么节气啊
春分后,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冬季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。中国中部有句谚语叫“春分出麦,千钧一发”。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持续上升,但总体来说,上升速度不如降雨至春分期间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其他河谷地区的最高气温有利于水稻、玉米等作物的播种,植树造林也十分适宜。但春分前后,华南地区常发生强冷空气侵袭,气温下降明显,最低气温可低至5℃以下。有时一股小股冷空气接连而来,导致一连几天的低温和降雨,对农业生产是不利的。根据这一特点,要充分利用天气预报,把握冷尾温头,及时播种。